English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998-12-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
◆大学书记访谈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访辽宁工学院党委书记魏宝善教授

本报记者苗家生

魏宝善教授,辽宁省盘锦人,1942年4月生,196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工学院)水利系,1968年起在水利电力部工作,1981年到大学任教至今。历任技术科长、工程师、教研室主任、辽宁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党委书记。曾参与白云山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辽宁工学院流体力学实验室设计,主持多项科研课题,“热处理炉的非稳态优化设计”等项科研成果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这是当前许多高校领导同志在思考、研究的课题。辽宁工学院党委书记魏宝善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颇有见地:“市场经济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生产要素包括人才都将被推向市场进行竞争,经济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随之转变。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魏宝善认为,目前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计划统得较死,专业面向偏细偏窄,教学方法注重灌输,教学过程模式单一,忽视学生品德、才能和个性的差异,这些问题都难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选择和竞争。从一些高校的改革实践看,实行学分制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他介绍说,学分制是目前国际上广为流行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管理体制,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使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相适应。

辽宁工学院曾于1988年试行了学年学分制。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1994年开始,又开始试行一种有别于学年学分制的新学分制,历经四年,完成了本科生培养的一个完整周期,效果十分明显。魏宝善介绍说,实行学分制后,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改配课制为选课制,将专业培养规格的知识总体分解为若干“知识板块”,学生通过自主选修不同的课程,组成有自己特色的知识结构,同时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随时进行调节,使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在每学期期中,学校教务处公布下一学期的开课目录、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以及课堂容量,简要介绍开课教师的有关情况,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填写选课单,输入计算机选课;学期结束前一周公布选课结果,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允许学生退、补选。选课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给大学生科学合理地确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安排学习空间创造了宽松的条件,为学生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实行弹性学制也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学分制的主要内容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的量,以学分绩点作为学生学习的质,以取得最低必要的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标准。教学计划按规定学制4年设置,学生个人可依据自己的实际设计学习进程(3—7年)。凡提前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可提前毕业。现已有4个专业的5名学生用3年时间完成本科学业,提前1年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魏宝善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就辽宁工学院的实践来看,至少还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实行选课制,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并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进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为此,我们实行了导师制,导师的工作范围就是对学生的选课予以指导和咨询。二是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实施学分制后,由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任课教师,班级的作用弱化,加之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在宿舍活动的时间大大增加,我们从这一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管理体制也相应进行了改革:试行以“取消班级,与系分离,分区管理,强化指导”为主要内容,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学生管理区(简称学区)制管理模式,使学生教育管理步入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取消班级,即划小学生的活动单位,以宿舍为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与系分离,即撤销系管学生的建制,使学生日常思想教育、行为管理与系脱钩;系作为教学科研单位对本系学生的学习及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负责。分区管理,即将学生按年级划分为学区,将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集中配备在各个学区;同时,将学生宿舍的管理从后勤部门划归学生工作部门,使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管理、舍务服务集中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内。强化指导,即按照学分制的客观要求,加强教学系部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新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运行两年多来,已初步显示其良好的效果,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

魏宝善在谈话中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充满了信心,也看到了这项改革的艰巨性。他说,高校肩负人才培养的重任,也肩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任,要知难而进,不辱使命,发挥高校应有的作用,作出新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